- 服裝鞋帽(25類)
- 酒商標(33類)
- 食品商標(29類)
- 醫藥商標(05類)
- 方便食品(30類)
- 科學儀器(09類)
- 日化用品(03類)
- 餐飲住宿(43類)
- 廣告銷售(35類)
- 健身器材 (28類)
- 更多
熱門商標推薦
熱門商標推薦
熱門商標推薦
熱門商標推薦
在分類中搜索“”
熱門商標推薦
熱門商標推薦
熱門商標推薦
熱門商標推薦
拼多多的逆襲之路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阿里巴巴用了15年,京東用了10年,而拼多多隻用了2年零3個月。而今拼多多市值和年用户活躍度均已超京東。
(數據來源:百股經,2020年8月11日14:00)
(數據統計時間:2020年3月31日前的12個月)
是什麼讓拼多多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成功逆襲?
第一,低獲客成本
拼多多創立初期的獲客渠道是依靠騰訊微信,以單品組團的方式賣東西。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就説得很透徹,“我們講Costco+Disney,多實惠、多樂趣,Costco是在迪士尼前面,實惠是在樂趣前面,消費者更多在意的是它的實惠,而不是説拼多好玩,一開始接觸是新鮮感。拼和搜索的差異感在他腦子裏還是深刻的,大部分時候不是我為了拼而來買這個紙巾的,是因為我看到這個東西確實不錯,所以我找人去拼。”
因此拼單的方式讓拼多多的用户量呈指數式增長,也才有了上文中的6.28億的年活躍用户量。
第二,淘寶打假撿漏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上市,但之後淘寶連續多次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列入“惡名市場”名單。阿里巴巴不得不在2015年成立平台治理部,專職打假,保護知識產權。
“24萬個淘寶疑似侵權店鋪被關閉;主動刪除的疑似侵權鏈接中,97%一上線即被封殺。”(《2017年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年度報告》)
那被關閉的店鋪都去了哪兒呢?看阿里怎麼説。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拼多多平台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為什麼拼多多被人詬病“出售假貨”。
第三,價格為王
2020年5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人大會議閉幕後的記者會上説:“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相信這6億人在買東西的時候,不會考慮質量好不好,是不是正品,而只會考慮價格便不便宜。
當阿里巴巴和京東都在衝刺一二線城市的時候,三四線城市和農村裏的消費人羣成了無人問津的巨大潛在用户。拼多多正是依靠着這類被忽視的消費人羣,以出售低價格的商品迅速崛起。
逆襲後的拼多多該往哪兒走?
做第二個淘寶?
很多人都説拼多多和淘寶的經營模式太像了。都是從低門檻吸引客户在平台開店開始,都被吐槽賣假貨,都在美上市,都在提倡打假......
難怪黃崢會説:“淘寶經歷過的苦難,拼多多一個都不會少。此前淘寶經過不信任,商户的打假與淘汰,拼多多也正在做,歷史不會厚待誰,每個時間段的陣痛都會經歷”。
2020年3月15日,拼多多發佈《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度報告(2019)》顯示:整個2019年,97%的疑似侵權鏈接上線前即被平台攔截封殺;超過8.8萬家涉嫌違法違規店鋪被平台主動關閉。
歷史是如此驚人地相似!
2016年拼多多和拼好貨合併,就曾有記者問黃崢,會不會像淘寶一樣孵化一個天貓,出售相對質量好而且穩定的平台。當時黃崢就表示:“我們可能不會去做天貓。”
供給側改革之路?
黃崢真正想要做的是在需求側進行創新,然後解決供給側的難題,他在《把資本主義倒過來》一文中舉了一個很形象的例子:
“比方説,有一千個人在夏天的時候就想到在冬天的時候要買一件某種樣子的羽絨衣,他們一起寫了一個聯名的訂單給到一個生產廠商,並願意按去年的價格出10%的訂金。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工廠是願意給他們30%的折扣的。因為工廠從他們的聯名訂單裏獲得了一個工廠原來不具有的一種需求的確定性。這種確定性可以轉變為利用生產計劃低谷進行生產的便利,也可以轉化為採購原材料時的篤定。工廠甚至可以進一步把這種確定性進一步售賣給上游和配套廠商來換取工廠成本的進一步降低。”
基於以上理念,2018年,拼多多在上市之初就啓動“新品牌計劃”,計劃扶持1000家工廠品牌去滿足拼多多的用户需求。
足夠大的用户量級,就算是幾塊錢還包郵的商品,工廠也能賺到錢。這就即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又讓傳統的工廠能夠持續運轉盈利。
“新品牌計劃”後續會如何?拼多多的未來是否可期?讓我們靜待花開!
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細軟"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侵權必究!轉載請註明“來源:中細軟”並標明本網網址www.gbicom.cn!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中細軟)”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相關作品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 。聯繫方式:400-700-0065在摘編網上稿件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稿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為了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及時準確地向權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費,請作品著作權人及時與本網站聯繫,以便支付稿酬。
關於我們| 推廣服務| 法律申明| 聯繫我們| 合作伙伴| 意見反饋 網站地圖
中細軟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5031491號-2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長陽路中細軟知識產權科技園中細軟大廈 傳真:010-58143981 全國免費服務熱線:400-700-0065
電話號碼錯誤,請重新輸入
信息保護中,請放心填寫